实盘炒股配资官网_在线炒股配资申请_炒股配资安全操作

荀彧:捉摸不透的悲情,全心全力帮助曹操,最终却反对曹操称王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荀彧:捉摸不透的悲情,全心全力帮助曹操,最终却反对曹操称王

发布日期:2024-05-07 21:31    点击次数:99

荀彧:捉摸不透的悲情,全心全力帮助曹操,最终却反对曹操称王

首先,在回答这个题目之前,笔者要向大家解释一件事情。

那就是荀彧并不是在曹操选择称王称帝之后才反对曹操,在曹操选择公开称公之后,荀彧就已经高举“反曹操”的大旗了。

这两个之前情同手足、如胶似漆的君臣,最终也因为命运的玩笑,走到了人生的对立面。

在三分天下已成定局后,两人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最终发生了背离。

在群雄割据的混乱年代,曹操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匡扶汉室”,终结乱世。

在真正统帅一方之前,无论是在洛阳北部尉、京都议郎,还是济南国相、点军校尉的职位上,曹操一直都是刚正不阿的正直少年。

因此在面对权贵犯法的问题上,他才可以大力惩治,打击豪强。

不过即便曹操出身显赫,但某些豪强也不是他能轻易得罪的,因此曹操在十年间经历了四次大起大落。

经历官场沉浮的曹操也曾对自己的理想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产生过质疑,甚至一度隐退,回归田园生活。

这个时期的曹操用现代人的一个词来形容非常合适,那就是“愤青”。

说完曹操,我们再来看看荀彧。

荀彧的早年生活远远没有曹操那么璀璨,因此大家甚至不能理解他这样的人后来怎么会愿意为了维护汉室尊严而自杀。

当然,这与他的年龄也有关,毕竟他比曹操小了整整八岁,因此汉末许多著名政治事件,按照荀彧的年龄都没有能力参与。

荀彧和曹操一样,也是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也是济南国相出身(与曹操之前的官职相同)。

不仅如此,荀彧还是著名的荀子后人,典型的名门之后。

也正因为荀彧的这两层背景,所以荀彧形成了一切以“家族利益”优先的性格。

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荀彧通过举孝廉,正式入仕,成了守宫令(掌管皇帝文房)。

同年九月,因不满董卓擅自废帝,荀彧选择弃官回家。

注意这里笔者的用词,荀彧是“弃官”,而不是辞官。

也就是说,荀彧的做法并不合乎规定,他是直接不打招呼就跑了。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荀彧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临走之前,荀彧还坑了大他六岁的侄子荀攸一把,他让荀攸先不跑,静观其变,以便给家族提供消息。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荀彧确实是一个聪明人,他非常善于审时度势,也非常在乎自己的性命。

至于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毕竟荀彧的家族太大了,从小耳濡目染,也不足为奇。

因为董卓的倒行逆施,很快关东十三路诸侯纷纷掀起了“反董”战争。

荀彧也敏锐地察觉到颍川将会沦为战场,士族亦不能保全,因此荀彧立刻向家族提议,提前跑路。

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不过荀彧家族的老人们显然没有他那么敏锐的眼光,在他们眼里,自己家大业大,谁来了都要联合作为地头蛇的自己,与其逃跑,不如留在家乡,等别人来联合自己。

荀彧无奈,只好率领自己的家人北上投靠了韩馥。

而荀家剩下的人在董卓暴乱后彻底遭了殃,整个颍川地区人口十不存一。

经历这件事后,荀彧十分痛苦,他反思自己,要是自己再坚决一点,痛苦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这也极大刺激了荀彧,影响了他后来的行为方式。

因此在曹操称公后,荀彧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在此时的荀彧眼里,这是原则问题,是绝对不能妥协的。

而当荀彧忙着跑路的时候,曹操也没有浪费时光,他积极地参加了“反董联军”。

当然,这里笔者也要强调一件事情,当时的曹操只是一个通缉犯,因此并没有任何职位。

加入盟军后,袁绍也只是册封曹操为“行奋武将军”(代理奋武将军)。

即便如此,身为“愤青”的曹操也没有丝毫在意,更没有动摇报效祖国的决心。

只不过曹操注定再次失望了。

因为身为联军主帅的袁绍徒有虚名,他每天不仅没有想着反抗董卓,倒是对吞并盟友的地盘很是积极。

与袁绍相对的,身处南阳的袁术倒是第一个发兵讨伐董卓,并攻克了洛阳。

曹操一看更是积极,不断游说诸侯联合出兵,可惜都吃了闭门羹。

无奈之下曹操只好孤军奋战,由于兵力缺乏,曹操大败而归,多亏了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最终才险之又险的逃出生天。

回到酸枣大营后,曹操痛定思痛,看到诸侯们“日置酒高会,不思进取”,更是心痛异常,悲愤地说:“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只可惜曹操沉重的呼喊并没有唤醒他们的心。

十六年来的失望,让曹操明白了一个事实,要想拯救这个腐烂的国家,自己必须强大起来。

因此,曹操不再相信任何人,对权利的渴望却与日俱增。

董卓倒台后,诸侯联军也各自返回地盘,而曹操因为没有根据地,只好暂时依附袁绍。

袁绍给了曹操东郡太守的职位后,就打发他到了兖州,替自己抵抗袁术。

而荀彧举家投靠韩馥后,却没想到此时的韩馥早已被袁绍击败。

由于袁绍是庶出,所以非常喜欢显摆,荀彧跟随袁绍一阵子后,也明白袁绍表面上礼贤下士,其实根本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

因此荀彧再一次选择了离开,投奔曹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离开前,荀彧也选择将自己的弟弟荀谌安排在袁绍身边,留一条后路。

在见到曹操后,荀彧与曹操“一见钟情”,三观相投,立刻成为了知己。

而这最大的原因就是两人当时都是小人物,又都想要“匡扶汉室”,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因此成为了坚不可摧的政治结合体。

只可惜,随着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势力不断膨胀,他的野心也逐渐增大。

处在曹操这个位置上,一心替刘家打天下,做一个丞相就不合适了。

而且就算曹操心甘情愿,他手下的人也不会同意。

更何况曹操早年经历宦海沉浮,对东汉政权的腐朽统治早就失望透顶。

因此在起兵后,曹操一直尊崇法家思想,立志恢复秦皇汉武时期的政治制度。

这与东汉时期的政治秩序是相矛盾的。

纵观曹操的一生,我们也可以清晰的发现,他从始至终都在打压豪强。

若曹操一旦上位,士族的利益必然受到压制。

而在荀彧的理想中,天下姓刘,士族是实际统治者,皇帝应该与世家大族共同治理天下。

曹操对天下一统有大功,所以曹家可以作为权相,世袭荣华富贵。

一百多年后东晋的四大家族与司马氏共同执掌天下的统治秩序,才是荀彧眼中最好的结局。

也正因如此,荀彧才向曹操提出了那个影响曹操一生轨迹的建议“奉天子以讨不臣”。

而这也是让曹操向权臣的轨迹前进,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荀彧也并不反对曹操专权。

事实上,在东汉时期,权相大于皇权并不是什么少见的现象。

甚至自汉和帝之后,皇帝都是些未成年,和摆设没什么区别,真正掌权的是世家大族、外戚,还有太监。

荀彧一开始确实有“扶汉”的理想,可当他实际行动后发现,这条路确实走不通,因此他又改成了“保汉”。

这也是荀彧的底线。

当曹操想要篡汉自立的时候,荀彧只好与曹操彻底翻脸,而荀彧的死也没有白费。

他死后,曹操感念他的功劳,终生没有选择自立,荀彧又给大汉延续了八年寿命。

而且曹操死后,曹丕开创了“九品中正制”,与世家大族共同治理天下,也算是了了荀彧的心愿。

总体来说,荀彧算得上是“大汉忠臣”,只不过他忠于的汉朝,是东汉时期那种皇帝垂拱而治,世家大族掌握实权的统治秩序。

在荀彧眼里,无论是“扶汉”,还是“保汉”,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家族的利益不能受到影响。

因此在曹操想要专权且颠覆汉室的时候,荀彧才毅然决然地走到了曹操的对立面。

在战国时期,也有一个人和荀彧极为相似,这个人就是管仲。

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创造了春秋首霸,最大限度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秩序。

在管仲的努力下,天子仍然是那个天子,天下也依然是那个天下。

而荀彧辅佐的曹操,却想要打破旧制度,给寒门子弟出头之日。

不过胳膊注定拧不过大腿,曹操死后,曹丕向世家大族全面妥协。

虽然他建立了曹魏,可终其一朝,真正掌握大权的还是世家大族。

甚至在司马懿篡权后,那些皇室宗亲也毫无办法,只好认命。

这可能也是荀彧现有要看到的,理想中结局,只可惜,荀彧再也看不到了。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董卓荀彧曹操袁绍韩馥发布于:四川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首页 | 实盘炒股配资官网 | 在线炒股配资申请 | 炒股配资安全操作 |

Powered by 实盘炒股配资官网_在线炒股配资申请_炒股配资安全操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站群 © 2014-2024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